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以科學角度出發,各種關於中醫、非常規醫療的 另類/民俗療法 、各種香草和 草藥 的介紹。

基礎知識

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一歲寶寶飲食準備重點!寶寶餵食禁忌、營養食譜全整理

一歲寶寶飲食進入重要轉變期,從以母乳或配方飲食為主,逐漸過渡到副食品或多樣化固體食材。此時不僅要考慮食材適口性,也要兼顧營養均衡與建立飲食習慣。許多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偏食怎麼辦?可以吃什麼?該補充營養品嗎? 《Hello醫師》為您整理一歲寶寶飲食的準備重點,提供6大類食材建議、常見飲食禁忌、實用食譜與營養補充方向,協助家長掌握副食品銜接與日常飲食規劃,讓寶寶吃得營養又安心。 一歲寶寶飲食進入轉變期,父母該如何準備? 寶寶滿一歲後,隨著能力發展,飲食內容開始從液體類逐漸過渡到以半固體、固體為主,這段轉變期也正是寶寶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機。 此時,父母可從三個面向著手準備: 營養結構調整: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一至三歲幼兒每日需攝取約1,350大卡熱量,並需涵蓋6大類食物,以滿足發育所需。 進食行為觀察:孩子會開始出現抓食、自主進食、模仿大人等現象,建議建立固定用餐時間與環境,避免邊吃邊玩。 副食品轉銜計畫:家長可逐步引導孩子從泥狀食物轉向顆粒與簡單固體,搭配多元顏色與口感,幫助接受度提升。 若寶寶出現偏食、不吃蔬菜或只想喝奶的情況,也可視情況諮詢醫師,適度補充兒童營養品,協助過渡期的營養攝取。 一歲寶寶飲食怎麼吃?營養建議、禁忌與食譜範例 寶寶飲食行為轉變 進入一歲後,隨著寶寶的發展,寶寶將不再僅依賴母乳或配方飲食攝取營養,而是進入「能吃也願意吃」的學習階段。這時期的飲食行為變化,正是銜接副食品與建立飲食規律的關鍵時機: 一歲寶寶飲食行為變化如下: 喜歡手抓食物:寶寶會嘗試用手抓取固體食物,透過觸覺認識形狀與質地,有助刺激發展與動作協調。 學習使用餐具:寶寶嘗試用湯匙、叉子進食,可提升寶寶的協調能力,學習自我進食。建議在寶寶吃不完時,家長再予以餵食,減少其依賴性。 與大人共桌用餐:模仿行為強烈,家人一起用餐可提升寶寶的進食興趣,建議避免在餐桌上評論食物優劣,以免形成偏食傾向。 建立固定用餐時間與地點:安排專屬的用餐時間與空間,避免邊玩邊吃,有助專注飲食與心情穩定。 嘗試多樣化副食品與固體食物:適合引導寶寶接觸各類副食品,例如蔬菜泥、米飯、麵條、水果切片等,也可搭配食物顏色及形狀變化,幫助擴展味覺經驗與接受度。 透過這些行為轉變,家長可觀察寶寶的進食狀態與偏好,作為調整副食品內容與質地的依據。下一步,我們將介紹適合一歲寶寶的飲食建議與6大食材分類,讓營養攝取更全面。 一歲寶寶飲食建議食材 當一歲寶寶飲食轉為以副食品與固體食材為主時,家長除了應避開常見禁忌食材,也應掌握「吃得營養、吃得安全、吃得多樣」三大原則。根據國健署建議,幼兒每日飲食重點應攝取6大類食物,才能滿足發育需求與健康所需的營養。 適合一歲寶寶的6大類食物與營養重點1 食材類別 營養與建議重點 全穀雜糧類 醣類飲食為主要熱量來源,建議正餐主食多樣輪替,如白飯、粥、麵條、馬鈴薯、地瓜或玉米,且由糊狀、半固體逐步過渡至軟固體。 蔬菜類 提供膳食纖維與維生素的飲食類別,有助維持健康與幫助消化。建議燙熟後壓泥或切碎,可與水果搭配,比例約2:1。 水果類 維生素C能促進鐵質吸收,建議以新鮮水果為主,切勿以果汁替代;若需食用果汁,每天最多攝取240c.c.。 乳品類 為鈣質來源,有助骨骼與牙齒正常發育,除了母乳或配方飲食,也可選擇鮮奶或優格,一天份量約1~2杯為佳。 蛋豆魚肉類 提供高品質蛋白質、鐵與鋅等微量元素。蛋白質有助組織修復。建議多元搭配,例如雞蛋、豆腐、嫩魚、絞肉等。避免使用硬殼類海鮮、高脂肪或帶骨的肉類。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亞麻油酸、α-次亞麻油酸,有助生長發展與調節生理機能;一歲寶寶飲食須注意誤吞整顆堅果,餵食寶寶時,請以油或粉狀形式添加於副食品中。 若想提升寶寶每日總熱量及營養攝取完整性,除了三餐之外,也可視胃口與營養需求補充一些副食品小點心,如蛋黃泥、蔬菜泥、水果泥、米餅或嬰兒麵條等。部分家長也會適度搭配兒童營養品,如小安素,一日約1~2次,協助補充正餐中較難涵蓋的關鍵營養素。 此外,為提升寶寶的進食動機與接受度,建議家長可透過變化食材顏色、質地與擺盤方式,讓副食品既營養又充滿趣味,幫助寶寶健康成長、穩定攝取所需營養。 一歲寶寶飲食禁忌 一歲寶寶飲食除了講求營養均衡,家長也應特別留意日常的飲食禁忌。包含避免生食、過度調味、辛辣與堅硬食材等,以下為您整理一歲寶寶飲食中需注意的5大禁忌,幫助寶寶吃得安全又健康。 Q1:寶寶可以吃生食嗎? 不建議讓寶寶食用生的食物。寶寶尚未發展完全,常見的生食如生魚片等,可能對寶寶產生風險。建議所有食材應經過充分加熱處理,以降低食安風險,確保攝取安全。 Q2:可以幫寶寶的食物加鹽或其他調味料嗎? 不建議在副食品中添加鹽、醬油或其他調味料。一歲寶寶尚未發育成熟,攝取過多的鈉可能造成額外負擔。建議以天然食材的原味為主,例如南瓜、地瓜、胡蘿蔔等,自然呈現食物風味。 Q3:寶寶可以吃辣嗎? 不建議讓寶寶接觸辣椒、胡椒等辛香刺激性食材。除了可能造成刺激感,這些食材也不利於建立對原味食物的適應與接受。副食品階段以清淡、溫和飲食口感為原則。 Q4:寶寶可以嘗試吃堅硬或顆粒大的食物嗎? 一歲寶寶咀嚼與吞嚥能力尚未成熟,應避免給予整顆堅果、硬塊蔬菜、果凍等易噎食物,建議選擇質地柔軟、切細壓碎的食材製作成副食品,並全程陪伴進食。 Q5:寶寶可以一次嘗試多種新食材嗎? 避免同時嘗試過多新食材,建議單次添加一種,且食用後須觀察3天,確認是否能適應新食材,確認適應良好再嘗試下一項,此作法也有助於建立寶寶的飲食紀錄。 一歲寶寶飲食食譜範例 父母若能適時變換副食品飲食風味與食材搭配,不但能提升寶寶的進食興趣,也有助於全面攝取營養、穩定成長。 以下提供2道適合一歲寶寶飲食的副食品粥品食譜: 地瓜玉米豆腐粥食譜 材料: 地瓜:30g(去皮切丁) 玉米粒:20g(可選用熟冷凍甜玉米) 嫩豆腐:40g 白米:30g 水:400ml 做法: 白米洗淨後與水一同放入鍋中煮成稀粥狀。 地瓜丁與玉米粒一同蒸熟,備用。 將豆腐壓碎,與蒸熟地瓜與玉米粒混合。 所有食材加入已煮好的粥中,小火攪拌均勻約2分鐘即可。 營養說明: 豆腐提供優質蛋白質與鈣質,地瓜與玉米則含維生素與膳食纖維,另外,白米與地瓜則為碳水化合物來源。以上皆為良好的營養飲食搭配,可作為早餐或晚餐的輕食補充,也適合茹素寶寶。 虱目魚寶寶粥食譜 材料: 虱目魚肚:30g(去刺去皮) 菠菜葉:10g 細燕麥片:20g(或白粥替代) 細薑末:少許 水:350ml 做法: 虱目魚肚以水煮熟後,挑除細刺,用湯匙壓碎。 菠菜洗淨後汆燙,切成細末備用。 將燕麥片煮熟成糊狀,加入虱目魚與菠菜拌煮2~3分鐘。 視寶寶接受度加少許薑末去腥,完成後放涼即食。 營養說明: 虱目魚含有優質蛋白質與脂肪酸,搭配含鐵、鈣與膳食纖維的菠菜,能協助寶寶在副食品階段,補足正餐中可能不足的營養素。燕麥為柔軟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整體口感滑順,適合練習咀嚼與接受新味道的階段。 一歲寶寶挑食怎麼辦?寶寶營養補充重點! 進入副食品與固體飲食階段後,許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出現偏食、拒吃蔬菜、進食量減少等情況。這類飲食行為若持續,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影響成長與日常活力。 衛福部《幼兒期營養手冊》指出,一歲寶寶正餐若無法一次進食多量或有偏挑食行為,建議可在正餐外,適度補充營養品或點心,協助補足蛋白質、鈣質與其他關鍵營養素,降低偏挑食對發育的潛在影響。 以市售的兒童營養補充品來說,亞培小安素提供30多種必需營養素,並特別添加成長關鍵三要素(酪蛋白磷酸胜肽2、精胺酸、維生素K2),搭配鈣與維生素D3,協助補充正餐中較難涵蓋的營養來源: 酪蛋白磷酸胜肽(簡稱CPPs):CPPs能夠快速消化與吸收,且幫助攜帶支持成長的關鍵營養素(例如鈣、鐵及鋅),有助於營養補給,維持健康。根據動物實驗結果3發現,額外補充添加CPPs組的鈣吸收量,優於未添加的對照組;因此除了每日攝取足量牛奶外,額外補充CPPs將有助於鈣質吸收。 精胺酸與維生素K2:提供寶寶發育期所需的營養支持。 鈣、維生素D3:幫助寶寶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建立健康基礎。 此外,小安素每1c.c.約含1大卡熱量,適合作為兩餐之間的點心補充,不影響正餐攝取。更有醫學實證發現,飲用小安素搭配飲食諮詢之3-5歲營養風險兒童,與僅接受飲食諮詢的對照組相較,在8週後成長1.5倍4,亦即在60天後成長多50%,具顯著差異。 若家長希望更了解寶寶的成長狀況與營養攝取是否充足,也可透過「成長計算機」等工具,定期追蹤發展指標,作為日常照護參考。 父母別慌!一歲寶寶飲食撇步與常見問題整理 一歲是幼兒的重要階段,對飲食的需求與行為都在快速變化。許多父母面臨寶寶偏挑食、不吃飯、只想喝奶等狀況,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以下整理常見問題與營養撇步,幫助家長更安心應對。 Q1:一歲寶寶挑食,怎麼吸引寶寶吃飯? 建議創造愉快的用餐環境,避免強迫或責備。可搭配色彩鮮明的兒童餐具、造型食材,讓寶寶增加參與感;同時安排家人共桌吃飯,也能透過模仿提升進食動機。 Q2:寶寶吃飯常常坐不住,怎麼辦? 建議維持固定的用餐時間與空間,在安靜、無干擾的環境用餐,避免邊吃邊玩或看螢幕,且一餐請控制在20~30分鐘內,養成飲食習慣與儀式感,讓寶寶逐漸學會專注吃飯。此外,家長的耐心陪伴與正向鼓勵,也是寶寶學習專注進食、培養良好飲食行為的重要關鍵。 Q3:如何確保一歲寶寶營養均衡? 可參考衛福部《幼兒期營養手冊》建議,三餐以全穀根莖類為主食,搭配蔬果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並每日攝取2杯牛奶與1顆蛋,補足鈣質與蛋白質5。若正餐攝取不足,可適量補充兒童營養品,幫助寶寶穩定成長。 Q4:寶寶只想喝奶、不吃正餐,怎麼補足營養? 若寶寶正餐攝取不足,可在兩餐之間適度補充小點心或營養補給品,如小安素,協助寶寶補足每日熱量與營養素。建議搭配每日飲食紀錄與成長指標追蹤,靈活調整補充策略。 1.1歲寶寶該怎麼吃?營養師提供副食品建議(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2.係指酪蛋白磷酸胜肽,源自於酪蛋白水解物。 3.Tsuchita H, et al. Br J Nutr. 2001 Jan;85(1):5-10. 4.Alarcon PA, et al. Clin Pediatr (Phila). 2003;42(3):209-17 5.幼兒期營養1-6歲(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TW.2025.62995.PDS.1 (v1.2)

探索更多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類別

看更多 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相關文章

草藥、中藥

烏龍茶

烏龍茶的用途 烏龍茶和紅茶、綠茶一樣,都是用茶樹的葉子、芽和莖所製成的,差別在於發酵的過程:烏龍茶為半發酵,紅茶為全發酵,綠茶則不發酵。 烏龍茶可以用來: 增強免疫系統 強化思路和大腦的靈敏度 預防癌症、蛀牙、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心臟病(Heart disease)。 治療肥胖、糖尿病(Diabetes)、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皮膚過敏(如濕疹Eczema)。 烏龍茶的功效原理是什麼?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來佐證烏龍茶的功效原理,然而,現在大致上確定烏龍茶中含有咖啡因,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與肌肉。此外,烏龍茶也含有茶鹼和可可鹼,這兩種化學物質都和咖啡因很像。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符合下列情況,使用烏龍茶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正在懷孕或餵母乳期間,且有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 正在服用坊間購買的藥物 患有其他疾病,或有任何特殊身體狀況。 對烏龍茶,或任何藥物、草藥過敏。 有其他過敏,包括對食物、人工色素、食物防腐劑、動物等。 相較於藥品的規範,草藥營養品的相關規範較不嚴格,目前也尚需更多研究佐證草藥營養品的安全性,因此使用烏龍茶前,請先和醫師討論以確認其益處大於風險。 使用烏龍茶安全嗎? 喝太多烏龍茶(1天超過5杯),會因攝取過多咖啡因而出現副作用。 需注意的族群 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使用少量的烏龍茶應該是安全無害的,1天不應超過2杯,因為烏龍茶內含200毫克的咖啡因,在懷孕期間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會導致早產、新生兒體重過低,或對胎兒造成傷害。哺乳期間攝取過多咖啡因,則可能導致嬰兒受刺激,或使腸胃蠕動增加。 小孩:一般食物中的咖啡因含量,對小孩來說幾乎都是安全的。 焦慮症患者:烏龍茶中的咖啡因可能會惡化焦慮症(Anxeity)。 出血異常者:研究發現咖啡因可能會減緩血液凝結的速度,雖然現在未有人體實驗,但仍需小心咖啡因有會讓流血狀況變嚴重的風險。 心臟病患者:烏龍茶內含咖啡因,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 糖尿病患者:研究發現,咖啡因可能會影響糖尿病患者身體處理糖的方式,讓血糖更難控制。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咖啡因可能會讓第一型糖尿病的前兆變明顯,因而更容易偵測出糖尿病,並治療低血糖。缺點是,咖啡因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的發作次數,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烏龍茶前應先諮詢醫師。 易腹瀉患者:烏龍茶含有咖啡因,若大量攝取可能會加劇腹瀉、惡化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青光眼(Glaucoma)患者:烏龍茶含有咖啡因,會在30分鐘內提升眼壓,並持續至少90分鐘之久。 高血壓患者:烏龍茶的咖啡因可能會讓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但類似情況不會出現在常喝茶,或其他含咖啡因飲料的一般人身上。 骨質疏鬆患者:喝烏龍茶可能會導致排尿時將鈣一同排出,影響骨骼健康,因此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患者1天不可喝超過3杯烏龍茶,並可以考慮服用鈣補充品來補足排掉的鈣。若同時有維生素D相關的基因疾病,攝取咖啡因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使用烏龍茶的潛在副作用 喝烏龍茶有可能導致輕微至嚴重的副作用,包含頭痛、緊張、睡眠出問題、嘔吐、腹瀉、煩躁、心律不整、發抖、胃灼熱、頭暈、耳鳴、抽搐、神智不清。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副作用,也有可能衍生出上述沒有列出的其他副作用,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 使用烏龍茶的潛在交互作用 烏龍茶可能會和正在服用的藥物或是自身疾病產生交互作用,服用前請和醫師確認。可能會和烏龍茶內的咖啡因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 興奮劑藥物:像古柯鹼(Cocaine)、安非他命(Amphetamines)、尼古丁(Nicotine)、麻黃素(Ephedrine)這些興奮劑藥物,會加速神經系統的運作,讓神經緊繃、心跳加快。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也有相同功效,因此若同時和興奮劑藥物使用,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像是心跳加快、血壓飆高等。 心臟壓力測試藥物:進行心臟壓力測試t)時需要使用一些藥物,而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可能會降低某些藥品的藥效,因此在進行這項測試的前24小時,請勿使用烏龍茶或其他含有咖啡因的產品。會被咖啡因影響的測試用藥物有:腺苷酸(Adenosine,商品名:Adenocard)、二吡待摩(Dipyridamole,商品名:潘生丁Persantine)。 糖尿病藥物:糖尿病藥物的功能是降低血糖,而烏龍茶則可能提高血壓,因而降低糖尿病藥物的療效。烏龍茶與糖尿病藥物同時使用時請密切監控血糖,糖尿病藥物的劑量也可能會需要更改。糖尿病藥物包括格:列美脲(Glimepiride,商品名:瑪爾胰Amaryl)、格力本(Glyburide,商品名:DiaBeta、Glynase PresTab、Micronase)、胰島素(Insulin)、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商品名:愛妥糖Actos)、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梵蒂雅Avandia)、氯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商品名:理糖淨Diabinese)、格力匹來(Glipizide,商品名:格路可挫Glucotrol)、甲苯丁胺(Tolbutamide,商品名:奧利納Orinase)等等。 會降低咖啡因分解速度的藥物:有些藥物會降低人體自然分解咖啡因的速度,和烏龍茶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咖啡因副作用的風險,像是悸動、頭痛、心跳加快等,若有在使用這些藥物,請降低咖啡因的攝取量,例如: 抗生素/奎諾酮類抗生素(Quinolone antibiotics):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商品名:塞浦Cipro)、伊諾洒欣(Enoxacin,商品名:帕尼萃Penetrex)、諾弗洒辛(Norfloxacin,商品名:奇伯辛Chibroxin、諾若辛Norox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商品名:沙根Zagam)、曲氟沙星(Trovafloxacin,商品名:傳凡Trovan)、和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商品名:瑞沙Raxar)。 雌激素(Estrogens):結合型雌激素(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商品名:普力馬Premarin)、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雌二醇(Estradiol)等。 避孕藥:炔雌醇和左炔諾孕酮(Levonorgestrel,商品名:傳凡斯Triphasil)、炔雌醇和炔諾酮(Norethindrone,商品名:Ortho-Novum 1/35、Ortho-Novum 7/7/7)等。 其他藥物:希每得定(Cimetidine,商品名:泰胃美Tagamet)、二硫龍(Disulfiram,商品名:安塔布司Antabuse)、氟可那挫(Fluconazole,商品名:泰復肯Diflucan)、氟伏沙明(Fluvoxamine,商品名:樂得Luvox)、脈序律丁(Mexiletine,商品名:脈序律Mexitil)、特比奈芬(Terbinafine,商品名:療黴舒Lamisil)、維拉帕米(Verapamil,商品名:卡蘭Calan、可扶瑞Covera、心舒平Isoptin、維爾寧Verelan),以及酒精。 會受咖啡因影響而減緩分解速度的藥物: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可能會降低人體分解某些藥物的速度,兩者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風險,這些藥物包括:氯氮平(Clozapine,商品名:可致律Clozaril)、利鲁唑(Riluzole,商品名:銳力得Rilutek)。 抗憂鬱藥物:憂鬱症藥物和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都會刺激身體,若同時使用,可能會因過度刺激而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像是心跳加快、血壓變高、緊張等。憂鬱症藥物包括:苯乙肼(Phenelzine,商品名:腦定安Nardil)、反苯環丙胺(Tranylcypromine,商品名:排抑鬱Parnate)等。 抗凝血/抗血小板的藥物: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可能會降低血液凝結的速度,和烏龍茶同時使用會減緩藥物功效,並增加瘀青、流血的機率。會減緩血液凝結的藥物有:阿斯匹靈(Aspirin)、保栓通(Clopidogrel,商品名:保栓通Plavix)、待克菲那(Diclofenac,商品名:服他寧Voltaren、克他服寧Cataflam)、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Advil、莫痛寧Motrin)、萘普生(Naproxen,商品名:安寧普Anaprox、萘普辛Naprosyn)、達肝素鈉(Dalteparin,商品名:弗列明Fragmin)、依諾肝素鈉(Enoxaparin,商品名:洛扶若Lovenox)、肝素(Heparin)、瓦化寧(Warfarin,商品名:可邁丁Coumadin)等。 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商品名:寧必妥Nembutal):烏龍茶內含咖啡因,其興奮劑功效會降低戊巴比妥產生睡意的功能。 鋰(Lithium):人體會自然將鋰排出,但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會增快人體排鋰的速度。若正在同時使用鋰和烏龍茶,請慢慢降低咖啡因產品的用量,太快停止使用烏龍茶可能會增加鋰的副作用。 茶鹼(Theophylline):烏龍茶內含的咖啡因除了會減緩人體排出茶鹼的速度,咖啡因也因為其功能與茶鹼類似,兩者同時食用可能會增加茶鹼的影響與副作用。 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含苯丙醇胺的藥物和咖啡因一樣具刺激性,和烏龍茶同時使用可能會因過度刺激,而造成高血壓、心跳加快、緊張。 烏龍茶的建議用量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使用烏龍茶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烏龍茶的一般用量為何? 烏龍茶的飲用量不一,通常每天能飲用1~10杯。若要用於改善頭痛、提升精神,一般人每天可攝取高達25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5杯烏龍茶。烏龍茶的建議用量因人而異,依年齡、健康狀況等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烏龍茶相關營養品也並非全部安全,請諮詢醫師以得知適合的用量。 烏龍茶的製成品的類型 茶葉、茶片(Tea pills,會搭配其他草藥)、茶萃取液、茶粉。


草藥、中藥

牛至

牛至的基本概念 牛至(Oregano)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地區,用於治療下列疾病: 呼吸道疾病,例如:咳嗽、氣喘、哮吼、支氣管炎。 腸胃疾病,例如:胃灼熱和脹氣。 經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 泌尿道疾病,包括泌尿道感染、頭痛、心臟病…等。 牛至油對下列症狀也療效,例如:腸道寄生蟲(Intestinal Parasites)、過敏、鼻竇炎(Sinus Pain)、關節炎(Arthritis)、感冒與流感、豬流感(Swine Flu)、耳痛(Earaches)、疲勞;牛至油也可作為外敷防蟲劑。 牛至能塗抹至皮膚治療皮膚疾病,例如:痤瘡(Acne)、香港腳(Athlete’s Foot)、油性皮膚(Oily Skin)、頭皮屑(Dandruff)、口瘡(Canker Sores)、疣(Warts)、癬(Ringworm)、玫瑰斑(Rosacea)、乾癬(Psoriasis)、昆蟲與蜘蛛咬傷、牙齦疾病(Gum Disease)、牙痛(Toothaches)、肌肉痠痛(Muscle Pain)、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 牛至的功效原理 牛至含有可以舒緩咳嗽與痙攣(Spasm)的化學成分,也可促進膽汁分泌以及殺死某些細菌、病毒、真菌、腸道蠕蟲(Intestinal Worms)與其他寄生蟲,藉此幫助消化。 牛至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下列情況,請事先您的諮詢醫師、藥師或草藥醫師: 您正在懷孕或哺乳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牛至、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牛至安全嗎 懷孕和哺乳: 懷孕期間服用含牛至成分的藥物,可能會造成危險。若服用超過平常食品中的牛至添加量,可能會導致流產。 至於哺乳期間,目前仍不清楚服用含有牛至成分的藥品是否有安全疑慮。 手術前: 牛至可能造成出血的風險提高,因此至少手術前2週,需要停止食用牛至。 使用牛至的潛在副作用 外敷或內服牛至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牛至的潛在交互作用 牛至可能會與您目前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發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若您有下列情形,也請諮詢醫師: 凝血功能異常(Bleeding Disorders):牛至可能提高凝血功能異常患者的出血風險。 過敏(Allergies):若對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會過敏的患者,服用牛至也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唇形科植物包含羅勒、牛膝草、薰衣草、馬鬱蘭、薄荷、鼠尾草等。 糖尿病(Diabetes),牛至會降低血糖值,糖尿病患者應謹慎服用。 部分藥品可能與牛至會產生交互作用,例如: 鋰鹽(Lithium):牛至具有利尿劑(Diuretic)的效果,並在服用牛至後有機會降低人體排出鋰的機能,這樣有可能會增加人體中鋰的濃度並導致嚴重的副作用。若您有服用鋰鹽(Lithium)藥物,在服用牛至前,請先洽詢您的醫療機構,確認鋰鹽服用劑量是否需更改。 抗糖尿病藥物(Antidiabetes Drugs):牛至可能會降低血糖;因此理論上,糖尿病藥物搭配牛至服用,可能使血糖過低。請密切監測您的血糖值,若需同時服用糖尿病藥物與牛至,您可能需改變糖尿病藥物的劑量。常見的糖尿病藥物包含: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本脲(Glyburide)、胰島素(Insulin)、伏糖錠(Metformin)、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羅格列酮 (Rosiglitazone)等。 抗凝血/抗血小板藥物(Anticoagulant / Antiplatelet Drugs):牛至會減慢血液凝固;因此理論上,牛至與抗凝血藥物一同服用的話,可能會提高瘀血(Bruising)與出血(Bleeding)的機率。減緩凝血的藥物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達比加群(Dabigatran)、達特潘林(Dalteparin)、依諾肝素(Eoxaparin)、肝素(Heparin)、華法林(Warfarin)等。 牛至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牛至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 牛至油的口服建議劑量為1天3次,每次200毫克(mg),為期6週。 喝茶時也可以添加新鮮或乾燥的牛至,用量約1~2湯匙 (即5~10公克) 需在熱水中浸泡約10分鐘。牛至茶的建議飲用量1天最多3次。 牛至油可外敷,用於治療微生物感染(Microbial Infection),如:香港腳(Athlete’s Foot)或其他真菌感染(Fungal Based Infection)。塗抹牛至油前須需按1:2或更高的比例稀釋後,才可外敷,1天可塗抹2次。 另外,牛至油不可內服,因為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其中的安全性。 牛至營養品的建議用量會因病患而異也會因個人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牛至的相關營養品並非百分之百安全,因此在服用前請向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適合的用量。 牛至製成品的類型 牛至可能含有下列類型: 牛至藥錠、腸溶膜衣錠或膠囊(Enteric Coated Tablets or Capsules) 牛至茶 牛至油


草藥、中藥

銀杏

銀杏的基本概念 銀杏是一種大型落葉喬木,銀杏葉常經口服用來治療以下症狀: 包含因阿茲海默症導致的失憶症。 年長者因腦部血液循環減少而引起的記憶喪失、頭痛、耳鳴、眩暈、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及聽力障礙。 身體血液循環不佳導致的跛行腿痛(Claudication)及雷諾氏症候群 (Raynaud’s syndrome, 因低溫導致的疼痛,尤其是手指及腳趾等身體末梢部位。 因為萊姆病(Lyme disease)、化療引起的思維障礙及憂鬱症。 也有人使用銀杏治療: 性功能障礙 服用羥色胺再攝取抗化劑(SSRIs)抗憂鬱藥物導致的性功能障礙 眼疾,如青光眼(Glaucoma)、糖尿病相關的眼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自閉症(Autism) 心臟病及相關併發症、膽固醇過高 經前症候群(PMS)及出血性腹瀉(Bloody diarrhea)。 口服銀杏葉可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及預防冬季憂鬱症、高山症、抗老化、抗胃酸、肝膽功能並幫助控制血壓。 銀杏對氣喘、過敏、支氣管炎及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等問題也有功效。 銀杏葉萃取物也被用來製作保養品;去殼的烤銀杏籽也常被運用在日式及中式料理中作為可食用的裝飾品。 銀杏的功效原理? 目前尚無足夠的銀杏功效相關研究,使用前請先諮詢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然而,銀杏一般被認為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有助腦部、眼睛、耳朵及腿部,延緩阿茲海默症導致的腦部病變及思維問題。另外,銀杏籽含有的物質可殺死導致感染的細菌、真菌,但需留意銀杏籽帶有的毒性可能引發癲癇及意識喪失等副作用。 銀杏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詢您的醫師或藥師: 您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銀杏、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銀杏安全嗎? 適量口服銀杏葉萃取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安全的,不過請勿連續使用超過10天;靜脈注射銀杏葉萃取物可能會對身體有害。生吃銀杏或烘烤過的銀杏籽可能並不安全,因為銀杏籽有毒性,生吃可能對身體有害。目前尚無足夠研究證實外用塗抹銀杏於皮膚上是否安全。 特別的注意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懷孕時口服銀杏可能並不安全,而且有機會導致早產或分娩時異常出血,對於哺乳中婦女使用銀杏的安全性研究目前尚不充足,若您正在妊娠或哺乳中,建議不要使用銀杏。 嬰幼兒:短期口服銀杏葉萃取物是安全的,有一些研究認為可以讓嬰幼兒短期服用銀杏葉及花旗蔘萃取物的複方產品,但請勿讓孩童食用銀杏籽,因為那可能具有毒性。 出血性疾病患者 : 銀杏可能導致出血性疾病惡化,若您有相關疾病,請勿使用銀杏。 糖尿病:銀杏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若您有糖尿病,請密切觀察您的血糖。 癲癇:銀杏被認為與引發癲癇有關,若您有癲癇病史,建議勿使用銀杏。 蠶豆症:銀杏可能導致蠶豆症病患嚴重貧血,若您有蠶豆症請謹慎或避免使用銀杏。 不孕症:銀杏可能影響受孕,若您正計劃懷孕,請在使用銀杏前先諮詢您的醫療服務單位。 手術 : 銀杏的抗凝血功效可能增加手術中或術後的出血風險,在手術前2週請勿食用銀杏。 使用銀杏的潛在副作用 銀杏會導致一些輕微的副作用,例如反胃、頭痛、頭昏、便祕、心悸和皮膚過敏反應。銀杏葉萃取物可能有增加罹患肝癌及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機率的風險,但此現象目前也僅只於大劑量下動物實驗的觀察結果,對於人類是否有同樣影響尚無足夠研究資訊。銀杏果實可能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及黏膜刺激反應,尤其是對常春藤、橡木、漆樹芒果皮或腰果油過敏的人。 另外,銀杏葉萃取物可能增加瘀血或出血的風險,因為銀杏具有稀釋血液、抗凝血的功能,有人認為銀杏可增加眼部及腦部的血流量,卻會導致手術中大量出血。有部分人的皮膚對銀杏葉萃取物會有過敏反應,若一天吃超過10顆烤銀杏籽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脈搏微弱、癲癇、意識喪失或中風;生食銀杏籽可能導致癲癇發作及死亡。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會發生副作用,且每個人會發生的副作用反應各有不同,若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歡迎諮詢您的醫師。 使用銀杏的潛在交互作用 銀杏可能與您的身體狀況或您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如下,使用前請先諮詢您的醫師或藥師,可能與銀杏產生交互作用的物質如下: 抗凝血用藥:銀杏亦具有抗凝血功效,兩者並用可能導致瘀血或出血。抗凝血藥物有:阿斯匹寧(Aspi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雙氯芬酸(Diclofenac)、布洛芬(Ibuprofen)、那普洛仙(Naproxen)、依諾肝素鈉 (Enoxaparin Sodium)、肝素鈉 (Heparin Sodium)、華法林 (Warfarin) 等。 阿普唑侖(Alprazolam):銀杏與阿普唑侖併用,可能降低阿普唑侖的藥效。 丁螺環酮(Buspirone):銀杏及丁螺環酮都作用在腦部;服用銀杏或其他類似藥物可能導致過度亢奮。 艾發邁(Efavirenz):艾發邁用於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 infection),與銀杏並用可能降低艾發邁的療效,若您正在治療愛滋病,食用銀杏前請先諮詢您的醫師。 […]


草藥、中藥

蒲公英

蒲公英的基本概念 蒲公英可以改善食慾不振、腸胃不適、脹氣、膽結石(Gallstones)、關節疼痛、肌肉疼痛、濕疹(Eczema) 和瘀青等;也可用來增加排尿或是當作瀉藥、刺激腸胃蠕動。另外也可用來作為化妝水、補血劑和助消化劑。 有些人也會用蒲公英來治療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和癌症;烹飪方面,蒲公英可以拿來做沙拉、煮湯、製酒、泡茶,甚至烤過的根還可替代咖啡使用。 蒲公英的功效原理 目前尚未有無足夠的研究能夠說明蒲公英的功效原理,因此在服用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然而,蒲公英的一些化學物質,的確能夠增加排尿量和減緩發炎。 蒲公英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您遇到以下狀況,請先洽詢醫師或藥師,以確認您是否適合服用蒲公英: 您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蒲公英、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蒲公英安全嗎 一般食物裡的蒲公英含量都是安全的。醫療用的量儘管比食用量還大也大致是安全的。 特殊注意事項 目前尚不清楚在懷孕或哺乳期間使用蒲公英的安全性,為了安全起見,請盡量避免使用。對豚草属植物,例如:雛菊、菊花、萬壽菊。過敏(Ragweed Allergy) 的患者,通常也有可能會對蒲公英過敏,因此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使用蒲公英的潛在副作用 對蒲公英過敏的人,不管口服或塗抹蒲公英於肌膚上,都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蒲公英的潛在交互作用 蒲公英可能會與您目前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發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可能會和蒲公英產生交互作用的因素如下: 奎諾酮類抗生素(Quinolone Antibiotics) 蒲公英可能會降低人體對抗生素的吸收,因此若同時使用可能會降低抗生素的療效;會和蒲公英產生交互作用的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伊諾洒欣(Enoxacin)、諾弗洒辛(Nor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曲氟沙星(Trovafloxacin) 和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 鋰鹽(Lithium) 蒲公英有類似利尿劑的功能,因此可能會降低人體排出鋰鹽的能力,進而增加體內的鋰鹽量造成嚴重副作用。因此若您有在服用鋰鹽,使用蒲公英前請諮詢醫師,您的鋰鹽劑量可能會需要調整。 肝臟會分解的藥物 蒲公英則會降低肝臟分解藥物的速度,因此若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藥物的影響與副作用;會被肝臟影響的藥物包括: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巴胺拮抗劑(Haloperidol)、昂丹司瓊(Ondansetron)、普潘奈(Propranolol)、茶鹼(Theophylline)、维拉帕米(Verapamil) 等等。 會受肝臟影響的藥物 (Glucuronidated Drugs,葡萄糖醛酸藥物) 人體會藉由分解的方式來排除某些藥物,而蒲公英可能會增加肝臟的分解速度,進而降低藥物的療效;會受肝臟影響的藥物包括: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二氮平(Diazepam)、地高辛(Digoxin)、思他卡朋(Entacapone)、雌激素(Estrogen)、伊立替康(Irinotecan)、拉莫三嗪(Lamotrigine)、樂耐平(Lorazepam)、洛伐他汀(Lovastatin)、美普巴(Meprobamate)、嗎啡(Morphine)、去甲羥基安定(Oxazepam) 等等。 保鉀利尿劑 (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s) 蒲公英含有大量的鉀,而有些利尿劑會增加人體內的鉀量。因此若同時使用蒲公英和利尿劑,可能會讓身體內的鉀量過多。會增加體內鉀量的利尿劑包括:阿米洛利(Amiloride)、螺内酯(Spironolactone) 和三氨蝶啶(Triamterene)。 蒲公英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蒲公英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蒲公英的用量因人而異,主要會受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疾病所影響;而這類型的草藥補充劑也不一定安全。因此,在服用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適合您的用量。 蒲公英製成品的類型 蒲公英可能含有下列類型: 蒲公英根膳食補充劑 蒲公英根茶 蒲公英根萃取液 乾蒲公英 蒲公英粉


草藥、中藥

人蔘

人蔘的基本概念 人蔘(Panax Ginseng)是一種生長於韓國、中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的植物,其根部被用為製藥;人蔘與花旗蔘(American Ginseng)、西伯利亞蔘(Siberian Ginseng) 、假人蔘(Panax Pseudoginseng )並不相同。 口服人蔘有增強思考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治療阿茲海默(Alzheimers disease)及提升工作效率、體耐力以避免工作、運動過程中的肌肉傷害等功效,有些人使用人蔘來應付壓力,有些添加人蔘被稱為「適應原(Adaptogen) 」的藥酒可增強體魄。 人蔘也被用來治療憂鬱(Depress)、焦慮(Anxiety)、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提升免疫力、對抗綠膿桿菌(Pseudomonas )導致的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等肺部感染疾病。也有人用人蔘來治療乳癌,預防卵巢癌、肝癌、肺癌、皮膚癌、貧血(Anemia)、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A型流感(Swine flu)、早期型糖尿病(Prediabetes,又稱潛伏性糖尿病)、胃炎(Gastritis)、發燒、宿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HIV/AIDS)、不孕症、男性性功能障礙、女性性冷感以及氣喘等疾病也有療效。 人蔘亦被用於治療出血性疾病、食慾不振、噁心、胃腸問題、膽結石、口臭、纖維肌痛(Fibromyalgia)、睡眠障礙、神經痛、關節疼痛、暈眩、頭痛、聽力損失、抽搐,孕期及生產不適,更年期潮紅、一般感冒或流感、心臟衰竭、高血壓等疾病,也可用於減少皺紋、延緩老化,增進生活品質;也有人將含有人蔘的多重成分產品塗在陰莖上來治療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人蔘也被用來製成香皂、化妝品或飲品。 人蔘的功效原理 關於人蔘的功效目前研究尚不充足,因此服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然而確實有一些研究初步證實人蔘含有許多如人蔘皂苷 (亞洲學者稱為Ginsenosides/早期俄羅斯學者稱為Panaxosides)的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對人體的各個系統都有功效,因此被認為對人體健康助益。 人蔘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商您的醫師或藥師: 您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人蔘、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人蔘安全嗎 將含有人蔘成分的產品短暫塗抹在皮膚上是安全的,但由於研究認為人蔘具有荷爾蒙的功效,長期口服(超過6個月)則可能有安全上的疑慮。 特別的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口服人蔘對孕期中的婦女可能並不安全,亞洲蔘(Panax ginseng )中含有的一種化學物質可能與胎兒出生缺陷有關,因此建議懷孕婦女不要食用人蔘。 嬰幼兒:人蔘可能對嬰幼兒是不安全的,人蔘對小嬰兒來說可能是致命毒素, 但對於歲數較大的孩子,人蔘的安全性仍不明,因此仍不建議食用。 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例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系統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RA)等與自體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由於人蔘似乎會增加自體免疫系統的活性,可能使相關的病症惡化,因此若您有免疫系統疾病,請避免使用人蔘。 出血性疾病: 人蔘可能影響凝血,若您有出血性疾病,請勿用人蔘。 心臟病:第一天使用人蔘時會些微影響心律及血壓,之後則無影響,另因為目前並無人蔘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若您有心臟病,請慎用人蔘。 糖尿病(Diabetes):對在正使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人蔘可能使血糖更低,因此若您有糖尿病而同時使用人蔘時,請密集追蹤您的血糖。 對於乳癌、子宮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等荷爾蒙敏感的疾病,人蔘中含有的化學物質人蔘皂苷有就像雌激素,因此如果您有上述病症,雌激素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睡眠障礙:高劑量的人蔘可能導致失眠,若您有睡眠問題,請謹慎使用。 器官移植:人蔘會刺激免疫系統反應,因此可能影響器官移植術後抑制器官排斥的藥物,若您剛做完器官移植手術,勿使用人蔘。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高劑量的人蔘可能加重思覺失調患者的病情及睡眠問題,若有思覺失調的症狀請審慎使用。 使用人蔘的潛在副作用 人蔘最常見的潛在副作用是失眠,也有人感覺月經失調、乳房脹痛、心悸、高或低血壓、頭痛、食慾不振、腹瀉、搔癢、紅疹、頭昏、情緒變換、陰道出血及其他副作用。 少數人的副作用有史帝芬強生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的嚴重紅疹、肝臟受損及嚴重的過敏反應。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人蔘的潛在交互作用 人蔘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 可能會和人蔘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如下: 酒精:人參可能加速身體代謝酒精的速度。 咖啡因:咖啡因會加速神經系統作用,而讓您覺得焦躁並加速您的心跳,人蔘亦有刺激神經系統的功效,與咖啡因並用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跳過快、高血壓等交互作用,請避免將人蔘與含咖啡因的食物一起服用。 呋塞米(Furosemide):有些科學家認為人蔘可能降低呋塞米的療效,但尚無足夠資訊證明影響有多大。 胰島素(Insulin):人蔘有降血糖的功效,胰島素用於降低血糖,兩者同時並用可能導致您的血糖過低,請密集追蹤您的血糖,必要時可能需降低胰島素劑量。 […]


另類/民俗療法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的基本概念 維生素B12是人體的必需維生素,也就是說人體需要維生素B12來正常運作;肉、魚、奶製品等食物含有維生素B12,也可以在實驗室合成B12,通常是和其他維生素B結合使用。 維生素B12 治療用途: 口服維生素B12能用來治療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這是一種由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嚴重貧血,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口服維生素B12也可以用來治療記憶喪失、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減緩老化、提振心情、精神、注意力、提升心理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心臟病、心血管阻塞、降低術後動脈再次阻塞的風險、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過高、降低同半胱氨酸指數(Homocysteine levels,一種會導致心臟病的物質)、男性不孕、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之神經損傷(Diabetic Nerve Damage)、手或腳的神經損傷、睡眠失調、憂鬱症(Depression)、精神障礙、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骨質疏鬆(Osteoporosis)、肌腱浮腫、愛滋病(AIDS)、腸道發炎、下痢、氣喘(Asthma)、過敏和一種稱為白斑症(Vitiligo)的皮膚疾病和皮膚感染等病症。 口服維生素B12也可以適用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又稱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甲狀腺分泌過多、萊姆病(Lyme Disease)以及牙齦問題(Gum Disease)、呼吸道感染、維持生育能力、耳鳴(Ringing in the Ears)、出血(Bleeding)、 肝腎問題、口潰瘍瘡(Canker Sores)、預防骨折、中風(Stroke)、血栓以及菸草中的毒素及過敏原。 口服維生素B12也能預防諸如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肺癌等癌症。維生素B12直接用於皮膚上或搭配酪梨油使用能治療乾癬(Psoriasis)以及濕疹(Eczema)。維生素B12的鼻腔軟膠能治療惡性貧血以及預防及治療維生素B12不足。 (推薦閱讀: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 維生素B12 的注射: 注射維生素B12 能治療惡性貧血、預防及治療維生素B12 不足以及預防及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型頸椎病變,這種疾病容易在維生素B12缺乏時會發作。 維生素B12也會用來治療顫抖症、維生素B12選擇性吸收障礙症候群、氰化物中毒、帶狀泡疹(Shingles)引發的神經受損、糖尿病引起的神經受損、疲勞、慢性疲勞症候群、 C型肝炎、甲狀腺素過高造成的病症、出血、癌症、乾癬、 以及肝腎疾病 。另外也會注射到體內來預防術後動脈再次阻塞。 維生素B12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維生素B12的功效原理,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不過,現在已知腦部、神經、血球以及身體許多部位在發揮適當功能以及發展時都需要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以確保維生素B12的安全服用劑量: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維生素B12成分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使用維生素B12安全嗎 一般來說,口服、外敷、吸入、針劑或注射維生素B12都很安全;即使在很大的劑量下使用也都很安全。 特殊注意事項 懷孕和哺乳:在建議用量下口服維生素B12對懷孕和哺乳中的婦女很安全。懷孕婦女的口服建議用量為每日 2.6 微克(mcg)。哺乳中的婦女每日應吃超過 2.8 微克,超過這個劑量的安全性目前仍未知。 支架(Stent)置放術後: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後應避免使用維生素B12、葉酸鹽(Folate)、以及維生素B12的複合藥物,因為這樣會增加血管變狹窄的風險。 對鈷(Cobalt)或鈷胺素(Cobalamin)過敏:請勿使用維生素B12。 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Leber’s Disease): 一種遺傳性眼部疾病,若有這個疾病請勿使用維生素B12,因為維生素B12會嚴重損害視神經,導致失明。 紅血球異常(Abnormal Red Blood Cells,又稱巨胚紅血球貧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巨胚紅血球貧血有時可以透過維生素B12來治療,但是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在沒有醫療照護人員嚴密監控的情況下請勿依賴維生素B12治療法。 紅血球數目過高(Polycythemia Vera, 又稱真性多紅血球症):治療維生素B12缺乏症狀可能會引發真性多紅血球症的症狀。 使用維生素B12的潛在副作用 有研究指出使用特殊酪梨油和維生素B12乳液來治療乾癬的人可能會產生輕微的搔癢。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 使用維生素B12的潛在交互作用 維生素B12可能會與您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向醫師諮詢。 會和維生素B12產生潛在交互作用的產品包含: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維生素B12在製造新的血球上扮演著重要功能,而氯黴素則會減少新血球。長期使用氯黴素可能會減少微生素B12製造血球的效果,不過大部分的人只會使用氯黴素一小段時間,因此這樣的交互作用不會造成大問題。 維生素B12的建議用量 成人維生素 B12建議用量: 口服: […]


草藥、中藥

洋車前子

洋車前子的基本概念 洋車前子(Blond Psyllium) 可以當作瀉藥或軟便劑,用來改善痔瘡、肛裂或剛動完肛門手術的病患狀況,也可用來治療腹瀉(Diarrhea)、大腸激躁症、潰瘍性大腸炎、痢疾(Dysentery)。另外也可用來改善高膽固醇、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癌症、體重控制和嚴重的腎臟病;有些人也會把洋車前子當作藥膏塗抹在肌膚上以改善膿瘡。 洋車前子的功效原理 關於洋車前子的功效目前研究尚不充足,因此服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然而,洋車前子的種子外殼會吸收大量水分,可以刺激便祕病患的腸胃蠕動,也可減緩腹瀉病患的腸胃蠕動。 洋車前子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狀況請先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諮詢: 您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洋車前子、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洋車前子安全嗎 每使用3~5毫克的洋車前子外殼或7毫克的種子,至少要喝8盎司的液體。 特別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的婦女:適量的口服是安全的。 大腸直腸腺瘤:曾患有大腸直腸腺瘤的病患,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增加病情復發的風險,因此請盡量避免使用。 糖尿病: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血糖,因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請嚴密監控血糖,並且調整一般抗糖尿病藥物的劑量。另外要注意的是,一些洋車前子商品內含添加糖,會增加血糖濃度。 腸胃疾病:如果您因為糞便阻塞、腸胃道狹窄或阻塞,或是有其他會導致腸胃阻塞的疾病(例如腸痙攣) 而出現糞便過硬的情形,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過敏:有些人會對洋車前子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特別是工作環境常使用洋車前子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因此若有過敏反應,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低血壓:洋車前子會降低血壓,因此低血壓患者若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讓血壓過低。 苯酮尿症:有些洋車前子製品會添加阿斯巴甜、增加甜味,苯酮尿症患者應盡量避免。 要動手術的病患:洋車前子會影響血糖,讓手術中/後的血糖更難控制,因此手術前兩週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吞嚥困難:請勿使用洋車前子,否則可能會增加噎食的風險。 使用洋車前子的潛在副作用 洋車前子可能會造成脹氣、胃痛、腹瀉、便祕和噁心,也可能與心臟病、背痛、流鼻水、咳嗽、鼻竇的問題有關。有些人會對洋車前子有過敏反應,可能的症狀有:鼻腔腫脹、打噴嚏、眼瞼腫脹、蕁麻疹和哮喘,也可能因為工作環境暴露於洋車前子中、或長期使用洋車前子,而特別容易對洋車前子過敏,若您出現臉部發紅、身體嚴重發癢、呼吸急促、氣喘、臉部或身體腫脹、胸部或喉嚨緊繃、失去意識等情形,請立即去就醫。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洋車前子的潛在交互作用 洋車前子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 可能會和洋車前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如下: 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洋車前子含有很多纖維,會降低身體吸收卡巴氮平而降低卡巴氮平的療效。 鋰鹽(Lithium):洋車前子含有大量的纖維,會降低人體吸收鋰鹽,而降低鋰鹽的療效。服用鋰鹽的1小時內,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糖尿病藥物: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人體吸收食物中的糖,因此讓血糖降低,因此若同時使用可能會讓血糖過低。糖尿病藥物包括: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力本(Glyburide)、胰島素(Insulin)、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氯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格力匹來(Glipizide)、甲苯丁胺(Tolbutamide) 等等。 華法林(Warfarin):華法林可用來減緩血液凝固,有些人擔心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人體吸收華法林而影響療效,並且增加血液凝固的風險。然而,洋車前子對於華法林的吸收與療效應該是沒有影響。 地高辛(Digoxin):洋車前子含有大量纖維,會降低人體吸收地高辛,降低地高辛的療效。一般來說,應在使用洋車前子的前1小時或是4小時後再口服藥。 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炔雌醇是一種雌激素,可見於一些雌激素產品和避孕藥。有些人擔心洋車前子會降低人體對炔雌醇的吸收率,然而洋車前子不太可能會對炔雌醇吸收率有很大的影響。 洋車前子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洋車前子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改善便祕:每天使用7~40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可分為2~4次服用。 改善腹瀉:可分2~3次服下7~18克的洋車前子,或是使用重量4:1:1的洋車前子、碳酸鈣和磷酸鈣5克。 降低灌食病患腹瀉的情形:每天最多可用30克的洋車前子,每次2.5~7.5克分次服用。可用灌食的方式服下,然而服用時要小心,洋車前子可能會阻塞灌食管。 改善膽囊手術後的慢性腹瀉:每天服用3次6.5克的洋車前子。 改善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導致的腹瀉情形:每天服用2次3.4克的洋車前子。 改善大腸激躁症:每天使用10~30毫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外殼,可分2~3次服用,也可每天服用2次10毫克的種子外殼,搭配每天3次15毫克的溴丙胺太林(Propantheline)。 減少羅氏鮮藥物(Orlistat)的腸胃副作用:每服用一劑羅氏鮮,就服用6克的洋車前子,一天3次。 控制潰瘍性大腸炎的症狀:服用10克的洋車前子種子,每天2次。 改善痔瘡流血的狀況:使用3.5克的車前子種子外殼,連續3個月、每天2次。 改善高膽固醇:服用3.4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外殼,每天3次;或是使用5.1克,每天2次。也有病患曾經一天使用高達20.4克的車前子種子外殼、也可每天使用添加了車前子的麥片、也可混合2.1克的車前子、1.3克的果膠、1.1克的瓜爾膠和0.5克的刺槐豆膠,每天使用3次、也可使用一種含有2.5克洋車前子和2.5克降膽寧的產品,每天使用3次。或是每天使用10毫克的辛伐他汀和美達施15克。 兒童可每天使用含有5~10克洋車前子的麥片。 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膽固醇患者:可服用15克的洋車前子,分3次服用。 協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可服用15克的洋車前子,分3次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服下。 改善高血壓:可使用15克的洋車前子外殼,連續8週、每天使用。 洋車前子的服用劑量會根據年齡、健康和其他情况而有所不同;而且使用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因此在服用前請向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您的適當劑量。 洋車前子的製成品類型 可能為以下類型: 洋車前子粉 未加工過的車前子外殼


草藥、中藥

鼠尾草

鼠尾草的基本概念 治療消化問題;例如:食慾不振、胃脹氣、腹痛、腹瀉(Diarrhea)、腹脹及胃灼熱。 減少過多汗液與唾液。 治療憂鬱症(Depression)。 治療記憶喪失。 治療阿茲海默症。 治療氣喘(Asthma)。 直接塗抹皮膚可治療唇泡疹、牙齦疾病(牙齦炎)、口腔、喉嚨、舌頭、鼻腔腫脹等疼痛。 減緩經痛。 減少哺乳期間過多的母乳量。 減少停經期的潮熱(Hot Flashes)。 鼠尾草也可以作為其他處方用途,建議您諮詢您的醫師、藥師或草藥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鼠尾草功效原理 鼠尾草有助於平衡大腦的化學物質,避免罹患阿茲海默症。 鼠尾草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或是草藥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黃連: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鼠尾草成分、其他藥物或是其他草藥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鼠尾草安全嗎 懷孕及餵母乳期間 懷孕期間服用鼠尾草可能會吃進當中的化學物質(側柏酮 Tthujone),因此孕期服用鼠尾草可能不安全,因為側柏酮可以催經,因此可能導致流產。有證據顯示側柏酮可能會減少母乳量,因此如果您正在餵母乳,請避免服用鼠尾草。 手術前 一般鼠尾草會影響血糖值,在手術期間及術後都可能會干擾血糖控制,因此請至少於手術前2週停止使用鼠尾草。 使用鼠尾草的潛在副作用 鼠尾草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 癲癇(Seizures) 肝臟受損 神經系統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而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鼠尾草的潛在交互作用 鼠尾草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這些狀況或藥物包括: 糖尿病藥物 鼠尾草和糖尿病藥物都會降低血糖,因此同時服用鼠尾草與糖尿病藥物可能會導致您的血糖過低。糖尿病的藥物包括: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苯脲(Glyburide)、胰島素(Insulin)、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甲糖寧(Tolbutamide)等藥物。 預防癲癇藥物(抗癲癇劑 Anticonvulsants) 預防癲癇的藥物與鼠尾草都可能影響腦中的化學物質,而鼠尾草也有可能會削弱預防癲癇藥物的藥性。這類藥物包括: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乙苯嘧啶二酮(Primidone)、加巴噴丁(Gabapentin)、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苯妥英(Phenytoin)等藥物。 鎮定藥物(中樞神經抑制劑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ants, CNS Depressants) 鼠尾草可能會引起嗜睡和疲倦的症狀,而鎮定藥物也有同樣效果,因此兩者同時服用可能會產生嚴重嗜睡。這類藥物包括:氯硝西泮(Clonazepam)、蘿拉西泮(Lorazepam)、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佐沛眠(Zolpidem)等藥物。 西班牙鼠尾草(Spanish sage, Salvia lavandulaefolia) 具有賀爾蒙雌激素。若您罹患的相關疾病會因雌激素導致病情惡化,請勿服用西班牙鼠尾草;荷爾蒙敏感性狀況,包括乳癌、子宮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 高血壓(Hypertension)與低血壓 西班牙鼠尾草可能會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再升高,而一般的鼠尾草(藥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民眾的血壓過低。 癲癇症 鼠尾草的其中一種品種,藥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含有大量引起癲癇症的化學物質,如果您有癲癇症,請勿食用超出正常食物中的鼠尾草量。 鼠尾草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鼠尾草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建議用量為每天1克(g)鼠尾草,而鼠尾草萃取物用量可以逐漸增加至2.5毫克(mg),每日3次。 外敷 用於治療唇泡疹,選擇每克中含23毫克的鼠尾草及大黃萃取物(Rhubard Extract)的乳膏;清醒時每2~4小時塗抹1次,可於發現症狀的第一天就開始使用,並持續使用10~14天。 鼠尾草的使用量會根據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過度使用不見得有益。因此在服用前請向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適合的用量。 鼠尾草製成品的類型 鼠尾草可能含有下列類型: 鼠尾草萃取液 鼠尾草錠


草藥、中藥

黃連

黃連的基本概念 黃連(Goldthread)常用於治療消化性疾病(Digestive Disorders)、寄生蟲感染的相關疾病,如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滴蟲病(Trichomoniasis)、以及治療乾癬(Psoriasis)等皮膚問題。 黃連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黃連的功效原理,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資訊請與醫師或草藥醫師討論,不過有部分研究顯示黃連會降低胃中的酸性似乎還具有抗菌的功效。 黃連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或是草藥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黃連: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黃連成分、其他藥物或是其他草藥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黃連安全嗎 目前沒有足夠的資訊能夠證明服用黃連是否安全,但黃連對新生兒並不安全。因為黃連中的黃連素會增加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而膽紅素的量太多會導致新生兒永久性的腦部損害,對早產兒的影響甚至更嚴重。 特殊注意事項 懷孕及哺乳:黃連對孕婦有害,因為黃連素會經由胎盤影響發育中的嬰兒,當濃度過高時新生兒則會產生更多膽紅素,進而造成新生兒腦部損害。而懷孕前3個月的孕婦若服用黃連會提高新生兒出生時中樞神經系統缺陷的風險。此外,正值哺乳期的女性若服用黃連,嬰兒可能會經由母乳攝取到黃連中的黃連素和其他有害物質。 使用黃連的潛在副作用 如果您對於黃連的副作用有任何疑慮,都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 使用黃連的潛在交互作用 黃連可能會和您正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服用前請務必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下列藥物可能會和黃連產生交互作用: 環孢素(Cyclosporine):黃連會使身體分解環孢素的速度變慢,因而造成體內累積過多環孢素產生潛在副作用。 需要肝臟所代謝的藥物 (細胞色素酶代謝的物質,簡稱CYP3A4) 黃連可能會減緩肝臟代謝藥物的速度,因此同時服用藥物和黃連可能會加劇藥效和藥物副作用。有些藥物會被肝臟所代謝,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e)、洛伐他丁(Lovastatin)、甲紅黴素(Clarithromycin) 、茚地那韋(Indinavir)、西地那非(Sildenafil)、 阿若南(Triazolam)等其他諸多藥物。 黃連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黃連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每位病患所需的黃連劑量都有所不同,您服用的劑量取決於自身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情形;使用草藥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使用前請與草藥醫師或醫師討論適當您的使用量。 黃連的製成品類型 黃連可能含有下列製成品 黃連藥錠500毫克(mg) 複合營養品的黃連膠囊


草藥、中藥

茴香

茴香的功效與用途 茴香(Fennel)常用於治療消化問題,如:胃灼熱、腸脹氣、腹脹、食慾不振、嬰兒腹絞痛,也能治療其他像是: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支氣管炎、霍亂、背痛、尿床、視覺問題等症狀;部分女性甚至會使用茴香來促進母乳分泌、改善經期、舒緩分娩時的疼痛、提高性慾;傳統也有以茴香粉作為膏藥,用來治療蛇咬傷。 茴香的功效 關於茴香的功效目前研究尚不充足,不過目前已有研究顯示茴香具有抑菌效果,可抑制以下菌種:產氣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E. coli)、普通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茴香還可達到抗菌與刺激雌激素的功效。 茴香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請將茴香保存在密封罐中,遠離高溫與溼氣;如果發生過敏反應或接觸性皮膚炎,請立即停止使用茴香,並施打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或其他適當的療方治療。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茴香安全嗎 目前沒有足夠資訊能夠證實懷孕期間使用茴香是否安全,因此在這段期間請先避免使用。茴香也不適合在哺乳期間使用,根據報導,有位母親於哺乳期間飲用含有茴香的花草茶,結果造成兩名幼兒神經系統受損。請勿將茴香精油給嬰幼童使用,而且如果您有下列狀況,請勿使用茴香: 對茴香過敏 凝血功能異常 荷爾蒙敏感狀況 (例如: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子宮纖維瘤) 使用茴香的潛在副作用 茴香可能引發許多副作用,部分可能致命,包含: 癲癇(Seizures) 幻覺(Hallucinations) 噁心、嘔吐(Vomiting) 厭食症(Anorexia) 過敏反應 接觸性皮膚炎 光敏感(Photosensitivity) 肺水腫 可能引發荷爾蒙敏感的癌症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使用茴香的潛在交互作用 茴香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你的草藥醫師或醫師。以下藥品與草藥可能會和茴香產生交互作用: 避孕藥 塞浦弗洒辛(Ciprofloxacin) 雌激素藥物(Estrogen pills) 泰莫西芬(Tamoxifen) 抗癲癇藥物(Anticonvoulsants) 茴香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茴香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使用茴香籽與茴香籽油做成的興奮劑與驅風劑,每次使用量應該分別為 5~7克 (g)與 0.1~0.6 毫升(mL)。茴香營養品的服用劑量會根據年齡、健康和其他情况而有所不同;而且使用補充劑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因此在服用前請向醫師詢問適當劑量。 茴香的製成品類型 茴香可能以下列形式呈現: 茴香果乾、茴香精油、茴香萃取物、茴香錠、 茴香酊劑、茴香煎劑。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